25rang
财务副经理
财务副经理
  • 阅读:3960
  • 回复:0

ACCA每周快报——规划未来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2-11-28 10:21
ACCA每周快报——规划未来
 
 
中国的十二五规划提出,经济发展方式要由原来的投资拉动型和出口导向型向长期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
 
自2011年9月1日起,全中国有六千万人再也不用缴纳个税。今年6月底,政府将个税起终点由每月2000元提高到了3500元,这意味着全国3亿城镇就业者中,仅有7.7%的群体需要继续缴纳个税。
累进税率也做出调整,取消了两档税率,扩大了低档税率的覆盖范围,使底层的中低收入民众税负减少,而高收入群体的税负增加。预计未来政府将在资本利得税、赠与税和遗产税方面采取进一步措施,确保那些不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高收入人群难逃税收监管。
财政部估计,税制改革将使国家全年税收减少1600亿元,这显然利于在短期内化解物价上涨问题,长远看来,也能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中国不断加大的贫富差距问题。
但在中国,税收作为调节经济失衡状况的手段之一,已不仅仅是对收入征税。推进增值税改革有利于促进服务业发展,上调资源消费税有利于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浪费和滥用,适当减免消费税可以拉动国内消费增长,对待定行业和地区实行税收优惠能够进一步促进高附加值产业发展,并吸引更多企业到中国内地投资。
在中国政府发布的指明2011-2015年政策方向的十二五规划中,对上述内容都有一定程度的表述。普华永道在一份“税务措施”研究报告中发现,十二五规划的主线之一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国不再单纯追求经济数量上的扩张,开始更注重经济整体运行质量的提升,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税收无疑是促使目标实现的主要刺激因素之一。
五年计划起源于前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随后被中国所借鉴。但中国50年代开始实施的五年计划并不像前苏联那样复杂。虽然仍是对特定时期总体目标的概述,但五年规划也在不断发展,以满足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需求。80年代的五年计划包含长期工业和投资规划,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五年规划主要发挥政策导向作用。
这些规划不是单一的文件,而是不同地区、不同省份、不同行业发展战略的综合体现,这些地区和行业大多都有自己的五年规划。因此,总体五年规划中很多指令或预算可能早已公布或实施。此外,总体规划在实施过程中通常要不断接受审查调整,并存在不能完成最初目标的情况。
十二五规划于2011年3月由全国人大正式表决通过。而早在四个月前,规划纲要草案经过两年多的编制,最终通过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审议,并公开征求群众意见,最后通过整合众多合理化建议形成更为完善的规划终稿。
十二五规划在很多方面承接了上期规划的未尽事宜。本次规划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强调要改变以往不惜代价发展经济的模式。旧模式使中国成为投资拉动型和出口导向型大国,却忽视了经济、环境、社会和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城市化依然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此状况在当前这代不会改变。据麦肯锡公司预测,到2030年,中国城镇人口将由2010年底的6.65亿激增至10亿。为了安置大量移民,到2025年,中国要铺设50亿平米的道路,建造400亿平米的住房,并修建170套大型公共交通系统。但仅有这些仍然是不够的。
“持续的城市化进程有助于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水平、扩大服务业规模,从而推高内需市场,并帮助解决外部失衡问题。但这需要进一步推行劳动力市场和社会政策改革,加快国内人口流动,减少各类不平等现象。”经合组织(OECD)在2011年3月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指出。所谓“社会政策改革”涉及很多领域,但最终目标只有一个,即:拉动内需。十年前,消费在中国GDP中所占比重为45%,如今却下降到了36%。而在美国和印度,消费占GDP比重分别为71%和54%。
 
健全社会安全保障网
如果人们手中增加的现金不拿来消费,那么中国政府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居民收入方面所做的各种努力,例如到2015年北京市政府希望实现最低工资标准提高40%等,都将徒劳无功。问题主要出自民众防患于未然的思想。
在缺乏有力社会保障制度的情况下,中国家庭习惯于为了以防万一而存钱。
北京方面希望能够及时尽早建立健全社会安全保障网。7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社保法》,旨在巩固现行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新法将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并将惠及所有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职工。
十二五规划还明确提出要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扩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积,继续加大医疗保险投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要建造3600万套保障房,比“十一五”同比增长220%,以满足无力购买商品房家庭的安居需求。
花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认为,覆盖城乡居民的国家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以及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是促使群众降低预防性储蓄的关键因素。“这些措施本身都很重要,同时也有助于拉动消费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沈明高在近期一份研究报告中写道。
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包括两条主线,一条是社会融合与财富分配,鼓励企业转向内地发展。这在某种程度上属于市场经济现象。沿海城市的工资不断上涨,环保要求更为严格,政府又削减了低附加值产品出口补贴,这些都转化成制造业的成本压力。
一些企业已有所应对,将生产基地迁到了亚洲其他地方,但大部分企业仍看好中国的高产能、强大物流和熟练劳动力,因此继续坚守国内。而受内地相对低廉的劳动力和当地政府扶持政策吸引,这些公司纷纷转向内地发展。台湾鸿海精密集团(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代工商之一,其本身就是个很好的例子。鸿海精密正逐步缩减在深圳的业务规模,转而在中原省份河南投建新厂。
 
由增量到提质
中国产业规划的另一条主线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重“量”转为重“质”。中国政府一直不愿只作世界工厂,而是致力于发展国内产业,构建自主知识产权体系,而不只是贴牌代工。
替代能源、环保技术、清洁能源车辆、生物科技、高新材料、信息技术和高端设备制造等十二五规划中列出的所有支柱产业,都指明了中国的发展方向。这些产业现在占中国GDP的比重尚不足5%,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8%,到2020年将达到15%。
除了培育发展生态环保型产业,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依然是提高能源效率,降低单位GDP能耗和减少碳排放。其他将要采取的措施包括保护森林、减少特种工业污染、提高产能、控制汽车尾气排放、鼓励资源循环利用等。
与中国其他行业一样,环境法规也面临名目繁多、执行困难的情况。尽管环保法规的实施效果饱受诟病,但政府对此领域的政策和财政支持却很明确。“环保在中国不是新话题,前几个五年规划中对其都有涉及。但这次在新规划中,最大的不同是政府开始真正将关注重点由发展速度转向了发展质量。”气候组织(The Climate Group)大中华区总裁吴昌华说,“结构调整已登上中国发展日程首位,以推进低碳和清洁能源发展。”
 
Tim Burroughs,记者
 
曲晓辉教授
厦门大学闽江学者特聘教授
“新的五年规划将促进可持续发展,并帮助实现更科学、更环保、更经济、更友好、更合理、更公平、更健康、更和谐的发展。长期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发展已得到大幅提高。幸福指数作为社会评价新指标,将帮助个人享受更多社会福祉。十二五规划明确,研发支出要占GDP的2.2%,并要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规划强调要着力关注教育、医疗和文化发展,加快思想和物质文明建设。此外,还要努力构建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消除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
 
方洁玲
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华南企业及金融客户部董事总经理兼深圳分行行长
“随着十二五规划的推出,中国各地区和城市都有不同的定位。规划中有专门章节谈到粤港澳区域合作。其实这不算什么新事物,国务院早就鼓励三地的战略合作,并且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在广东十一五规划成果回顾报告中对此也有表述。因此,本次规划的重点在于巩固提高前期成果。未来五年内,在粤港澳合作方面将有更多方案实施举措和项目。”
喜欢0

返回顶部